返回

孟寧傅廷修閱讀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796章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天擇五年(乾隆二十六年)八月中

駐守在北平城郊外防禦的滿清守軍與燚軍交戰再次大敗,隻得退守回城內進行守城作戰,等待援軍抵達。

京城的滿清軍隊雖然是一敗再敗,但也並非是他們真的是完全不堪大用。

乾隆前期,滿清潛在的勁敵還不再少數,比如西北的大小和卓,準格爾舊部,西邊的各地的土司等等。

作為在天子腳下、京師重地的八旗子弟訓練,乾隆自然是關注的。所以他們腐化程度還算不得厲害,該有的戰鬥力還是有的。

而京師八旗真正不堪大用是乾隆後期,周邊的勁敵基本上都已經平定,剩下的都是在乾隆統治下變得麻木不仁,可以隨意拿捏的百姓起義,這些人基本上不會有太多戰鬥力,在長期的高福利下安穩中,他們也就變得不堪一擊。

乾隆後期,嘉慶前期爆發的白蓮教起義事情就可以窺見一二。那時候的八旗兵們去打那些手裏隻有和叉、鋤頭的平民出身白蓮教徒都無力取勝,最後還是靠著還冇有完全爛透的綠營才把這事平定下來。

當然了,如今所謂的八旗兵該有的戰鬥力也不是說他們就真的強到了天下無敵。

事實上,滿清八旗的戰鬥力強不強侷限大明軍隊的軍餉足不足。入關前他們之所以有戰鬥力強悍隻說,一是自身生存條件所迫,二是大明軍隊的多數是各有私心,無心與他們死戰到底。

入關後,八旗戰鬥力就急速的下降,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滿清的運氣好啊!那些能打的大明官兵都被自己人弄死後,那些還稍微能打的也被他們收攏了回去,剩下的自然不夠他們打了。

整個明末清朝的整個過程無非就是雙方擺爛的過程,不過幸運的是,他們爛得比其他人慢那些一點點,所以就有了戰鬥力無敵說法。

這點放在「三藩之亂」的吳三桂身後就足以證明,隻不過滿清的氣運是真的不錯,又把身為勁敵的吳三桂給拖死了,才讓這事這麽結束了。

當然,這也並非是說京城的八旗兵完全冇有戰鬥力。相反,如果是讓他們出去是平定其他的動亂,那是冇有什麽問題的,比如對付無組織的地方上農民起義。

但是對於稍微有點軍事組織,有點戰場經驗的動亂,他們就開始吃力了。

像是在平定大小金川之役中,需要前前後後打上十多年,最後還是靠著用錢和整個帝國的龐大資源把大小金川地區拖垮後才平定了下來。

你要說八旗冇有戰鬥力吧,最後還是他們打贏的,而且還是靠著京城調來的健銳營英勇作戰,才獲得關鍵勝利的因數。

但你要說他們戰鬥力很強吧!也不見得。

八旗戰鬥力很強的前提是建立在冇有任何優勢下了的敵人。一旦他們碰到的是訓練有素,手握長槍利炮還有著強烈戰鬥意誌的燚軍,八旗那點戰鬥力顯然就不夠看了起來。

更何況他們在與燚軍戰鬥的同時還要隨時提防著同行的綠營是否會對他們背刺?那就是更不夠看了。

當然,乾隆也不是冇有訓練出新軍,但是這新軍數量畢竟有限,而且新軍手中的傢夥對付其他的軍隊自然是不再話下,但是要用來對付燚軍就根本冇有辦法比。

軍隊打仗又很講究整體的士氣,有時候新軍打得明明還挺不錯的,但是他周邊的友軍卻是完全不敵,出現潰逃。

戰場上,一旦有一方出現潰敗,那潰敗方的其他的戰士必然受到影響,引得士氣大落。所以滿清的新軍經常會因為周圍友軍的潰敗而跟著一起潰逃,如果不跟著逃的,等待他們就隻有被燚軍全殲。

於是乎,京城的八旗兵也就是這麽的被燚軍打得一路由廊坊退回到北京城內。

而此期間,由於山西章佳阿桂的敗退,富察傅恒也隻能是把駐守在邯鄲的軍隊全部調回邢台,與章佳阿桂當前所駐守的陽泉和自己當前所駐守的衡水,呈三角防禦之勢,以求儘可能的拖住燚軍的進軍步伐,為解京城之圍爭取時間。

在戰略部署上,無論是章佳阿桂還是富察傅恒或者是富察明瑞都冇有什麽大的失誤情況,但是他們卻是忽略是民心所向的問題。

清之漢民比元之漢民好不了多少,例如比租界更惡劣的滿城,滿人打死漢人隻要賠點錢就可以了事;更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剃髮易服暴政。

所以絕大部分的漢人對滿清都是異常的反感,特別是底層那些受儘壓迫的窮苦平民,以至於百姓們都以「反清複明」視為英雄之舉,整個大清曆史都是不斷爆發著「反清複明」的運動。

乾隆對漢人態度一直以來也都是以蔑視、猜忌和防範為主。

別看後世那鐵三角洗得乾隆是多少仁和,紀曉嵐是如何機智巧辯,足智多謀,讓乾隆紛紛對他的諫言都是刮目相看的采用。

可事實是乾隆要下江南,紀曉嵐就告誡乾隆下江南會給江南地區百姓造成太大的負擔,應該學習前輩的經驗,結果被乾隆罵「朕以你文學優長,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

漢臣無論如何努力,在乾隆的心中都不可能跟可稱作「奴才」的滿官值得信任,那畢竟纔是他們自己人,以至於朝中所有的重要職位都是以滿人為主,漢官大多數就是給了名分養著不讓他們鬨事就行。

燚軍圍攻北平城三天,在重炮和飛艇的轟炸下,守城的軍隊感到都是朝不保夕的處境。而眾多的守城綠營將領更是被八旗的軍官們逼著上到城牆上送死,還受到了各種區別對待。事情發展到後麵,連各旗內的漢軍旗兵也都受到猜忌和辱罵。

事實上,漢軍旗的人在滿清的八旗中一直不怎麽受別人待見。乾隆七年時,甚至還下旨嚴令讓除了有從龍之功的漢軍旗子弟外,其他的漢軍旗子弟應該出旗為民,不再優待。

於是乎,除廣州外,其他地區的漢軍旗子弟都紛紛被強製出旗,把身份和福利讓給滿蒙等旗的子弟,甚至連京師中的八旗也不例外。

如果不是張瑞的崛起需要大量的八旗兵員來擴充軍事實力,或許現在的京師的八旗軍隊中漢軍旗的人已經所剩無幾。

本來遭受到朝廷給的不公就已經很不爽,如今再遭受區別對待,讓漢軍旗的人也是忍不了。

終於在燚軍圍城的第四天,在燚軍城中間諜的牽線下,守城的漢軍旗和綠營將領大部分選擇向大燚投降,然後就打了城門讓燚軍進入了北平城。

望著城門口那魚貫而人的燚軍,那些守城的八旗的兵們一開始也是拚死抵抗,利用了城巷之戰可以近距離偷襲的優勢,讓打頭陣的降軍和燚軍都付出不小的代價。

但是燚軍手中的畢竟不是也燒火棍,特別是在迫擊炮和機槍的火力壓製之下,很快就肅清在街巷中阻擊的八旗兵。

聽到震天的喊叫和槍炮聲,剩下的八旗兵們感到大勢已去。

京城,他們是守不住了。

所以他們就紛紛逃離了隊伍,有直接逃出城的也有趕回滿城家中,想著趁著戰亂把家人們帶離京城。

天擇五年(乾隆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一

京師外城陷落,富察明瑞撤退之際下令讓人去點燃紫禁城和圓明園。不過很快就被守在其中的宮女、太監合力所撲滅,冇有造成太大的損失。

而這些宮女太監們之所以冇有害怕兵禍而逃跑,蓋因大燚與大清和平這幾年來,燚軍在民間的風評一直很好,所以他們也不害怕大燚的士兵,甚至於還期待未來能服

務大燚的皇帝。

-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